上海美食

上海美食全攻略:必吃小吃、推薦餐廳與美食街地圖

 

嘿,我是欣怡,一個不是在吃,就是在去吃的路上的臺灣人。自從幾年前第一次踏上上海,就被這座城市層層疊疊的滋味給黏住了,說白了就是愛吃啦!每次擠出點閒暇時間,就忍不住鑽進那些飄著食物香氣的巷弄裡,像是福州路、雲南路,還有永遠人聲鼎沸的城隍廟。這些地方,簡直就是上海美食小吃的活字典啊!每次去都像挖寶一樣,總有新的驚喜冒出來。這次整理這篇,真的是帶著滿滿的胃(和一點點罪惡感)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私房清單,絕對是真金白銀吃出來的經驗談,可不是隨便抄抄網路資料喔!

 

喚醒上海的一天:早餐的儀式感

說起上海的早晨,那飄散在空氣裡的香氣,絕對是比鬧鐘還管用的喚醒劑!你要問上海早餐都吃什麼? 在地朋友的答案很乾脆:上海美食推薦從熱呼呼的早餐攤開始!什麼生煎饅頭、小籠包、鹹豆漿、餛飩…選擇多到讓人眼花撩亂。我特別迷戀那種坐在塑膠矮凳上,看著師傅熟練地轉動大煎鍋的場景。

  • 生煎饅頭: 必須是「底脆、皮薄、湯多、肉鮮」!我心目中排行榜前三:小楊生煎(連鎖但品質穩,湯汁小心噴)、大壺春(老派經典,麵皮發得鬆軟,絕對是上海美食小吃的代表)、東泰祥(半發酵麵皮,底殼焦香感特別迷人)。吃生煎,第一口咬下去,滾燙的湯汁飆出來,燙到舌頭是常有的事,但就是那個瞬間最過癮!記得配一點點鎮江醋。

    上海美食推薦

  • 小籠包: 這絕對是上海美食推薦名單上的超級明星。南翔饅頭店(城隍廟那家總店人山人海,但味道確實正,上海美食街窗口外帶的小籠性價比高)、佳家湯包(湯汁超多,皮薄到透光)、屋有鮮(蟹粉小籠是一絕,雖然價格偏高但值得偶爾奢侈)。好的小籠,「夾起不破皮、翻身不漏底、一吮滿口湯」,醋薑絲是靈魂搭檔。

  • 四大金剛: 這是老上海早餐的基礎款,充滿樸實的澱粉滿足感:

    • 大餅: 鹹的大餅蔥香濃郁,甜的帶點焦糖味,紮實管飽。以前路邊推車買一塊熱乎的,邊走邊啃最香。
    • 油條: 酥脆金黃,單吃或泡在豆漿、鹹豆漿裡都絕配。我發現有些老店炸出來特別蓬鬆。
    • 粢飯: 熱糯米裹著油條,加上肉鬆、榨菜等配料,捏緊實了,握在手裡暖暖的,一個下肚超滿足,是學生和上班族的快手早餐首選。
    • 豆漿: 分甜鹹兩黨。鹹豆漿會加蝦皮、紫菜、油條碎、醬油、辣油,喝起來像豆花湯,第一次嘗試需要點勇氣(我那時的表情一定很微妙),但愛上後就回不去了!甜豆漿則簡單純粹,豆香濃郁。記得要喝滾燙的!

上海美食小吃
上海必試早餐榜單 (小卷親測版)

美食名稱 特色亮點 小卷碎碎念 (個人體驗) 推薦嘗試地點 (類型)
生煎饅頭 底殼香脆、內餡多汁、湯汁豐盈 大壺春的麵皮口感最對我胃,但小楊的湯汁更狂野 上海美食餐廳 (連鎖老字號如大壺春、小楊)
小籠包 皮薄如紙、湯汁清澈鮮甜、肉餡鮮嫩 佳家湯包性價比王者,屋有鮮蟹粉小籠是奢華享受 上海美食小吃 (南翔、佳家、屋有鮮)
鹹豆漿 鹹鮮交融,配料豐富 (油條碎、蝦皮、紫菜等) 初嘗驚嚇,再嘗驚艷!絕對是獨特風味的代表 傳統早餐攤 / 上海美食街 (如雲南路)
粢飯 熱糯米包裹酥脆油條,可甜可鹹 紮實飽足首選,加肉鬆和榨菜是經典 街頭早餐車 / 弄堂小店
蔥油餅 層次分明,蔥香濃郁,外酥內軟 阿大蔥油餅傳奇太難排!街邊隨便買的也常有不錯 弄堂口 / 上海美食街流動攤位 (看運氣!)

第一次鼓起勇氣點鹹豆漿,看到碗裡飄著的油條碎和紫菜,心裡還默默懷疑了一下「這能喝嗎?」結果第一口下去,那種鹹、鮮、香混合的獨特口感,配上剛炸好的酥脆油條,立刻被圈粉了!這就是在地生活的味道吧?當然,路邊攤衛生條件參差不齊也是事實,我通常會觀察一下攤位整潔度和人流再決定。

濃油赤醬的本幫靈魂:經典傳統菜的溫度

真正走進上海人家的廚房,或是那些開了幾十年的老飯館,你會發現上海有哪些傳統菜? 這個問題的答案,都刻在那濃郁的醬色和馥郁的香氣裡。本幫菜的「濃油赤醬」,絕非字面上的油膩,而是一種對風味的極致追求。說實話,這種偏甜的風格,臺灣人接受度通常很高。

  • 紅燒肉: 這道菜簡直是上海家庭的圖騰!選上好的五花肉,慢火細燉,醬油的鹹香、糖的甘醇、紹興酒的醇厚,完全滲透到每一絲纖維裡,最終呈現出晶瑩剔透宛如琥珀的色澤,肥肉入口即化,瘦肉酥而不柴。上海美食餐廳裡做得好吃的不少,但說真的,我吃過最銷魂的一次,是在一個上海阿姨家裡作的,那種家常的溫潤感,餐廳有時反而刻意追求過頭的濃郁。老人家還會堅持用草頭(金花菜)墊底吸油增香,講究!
    上海美食餐廳

  • 油爆蝦: 這道看似簡單,火候和調味的拿捏才是真功夫。小河蝦(或基圍蝦)猛火快炸,殼酥脆到可以直接嚼碎,然後迅速裹上鹹甜鮮的醬汁,撒一把香菜或蔥花點綴。好的油爆蝦,蝦殼酥香入味,蝦肉依舊彈嫩,一口一個停不下來。考驗的是師傅對油溫和時間的掌控,差一秒口感就天壤之別。老吉士酒家(天平路店)是我覺得做得比較穩的上海美食餐廳代表之一。
    上海美食街

  • 醃篤鮮: 這名字古怪,卻是春天最讓人心心念念的鮮美。用鹹肉(金華火腿或南風肉)、鮮五花肉或小排骨,加上當季最新嫩的春筍,慢火篤(燉)出來的一鍋湯。鹹肉的鹹香、鮮肉的醇厚、春筍的清甜,完美融合在乳白色的湯汁里,喝一口,鮮得眉毛掉下來!食材的新鮮度和耐心慢燉是關鍵。蘭心餐廳、春餐廳這類老派小館子,季節對了值得一試。這絕對是能登上上海美食推薦榜單的季節限定美味。

  • 草頭圈子: 聽名字有點懵?「草頭」是金花菜,「圈子」則是處理得非常乾淨、燉煮得酥爛入味的大腸。大腸的豐腴濃郁和草頭的清新微澀形成奇妙又和諧的搭配,是本幫菜裡葷素平衡的典範。這道菜很考驗原料處理(大腸不能有異味),喜歡肥腸的朋友一定要試試。德興館、老正興這些老字號做得比較地道。
    上海美食推薦

  • 八寶辣醬: 別被名字騙了,它其實不「辣」,而是鹹鮮帶甜。用肉丁、豆乾丁、筍丁、花生、蝦仁、雞肫丁等多種食材(所謂「八寶」),以豆瓣醬、甜麵醬爆炒,濃稠醬香包裹著豐富口感,拌飯、拌麵一流!很多上海美食小吃館子也會作為澆頭。

經典本幫菜風味解析表

菜名 核心風味特點 靈魂配料/技法 小卷試吃筆記 (個人偏好)
紅燒肉 甜鹹交融,醬香醇厚,口感軟糯化渣 五花肉、醬油、糖、料酒、長時間燜燒 肥肉不膩是最高境界!家常版有時比大餐廳更動人
油爆蝦 鹹甜鮮複合,殼脆肉彈 小河蝦、猛火快炸、瞬間醬爆 殼一定要夠酥!能連殼吃才是正宗,餐廳有時蝦太小沒口感
醃篤鮮 極致的「鮮」,湯濃味醇 鹹肉、鮮肉、春筍、耐心慢燉 (篤) 春筍季限定!湯頭乳白是標誌,鹹肉品質決定層次
草頭圈子 濃郁與清新的撞擊,肥而不膩 大腸 (圈子)、金花菜 (草頭)、重醬燒製 圈子要酥爛無異味,草頭吸油解膩,搭配神來之筆
八寶辣醬 鹹鮮微甜,口感豐富多層次 多種食材丁 (八寶)、豆瓣醬&甜麵醬爆炒 下飯神器!料要足,醬要濃但不過鹹,上海美食小吃當澆頭超棒

在弄堂深處一家蒼蠅館子點過一次紅燒肉,那油亮亮的色澤簡直犯規!夾一塊放進嘴裡,肥肉部分真的像融化開的油脂糖霜,瘦肉絲絲入味卻不柴,配上白飯,不知不覺就掃光一碗。驚為天人!結果結帳時老闆娘說那是她阿婆傳下來的做法,用了冰糖和陳年花雕…嗯,難怪外面有些餐廳吃起來就是不對勁,不是太柴就是甜得發膩。這種家常的細緻,真的是上海美食餐廳的隱藏瑰寶。

誰是滬上霸主?那些響噹噹的上海招牌味

聊了這麼多,那上海什麼美食最出名? 問十個人,可能有八個會立刻喊出「小籠包」!沒錯,小籠包憑著精緻的外形和爆漿的驚喜感,絕對是上海美食推薦的頭號國際巨星。但除了小籠,還有幾位重量級選手同樣不可撼動:

  1. 生煎饅頭: 和小籠包並列「點心雙雄」。相比小籠的斯文(吃法上),生煎顯得更接地氣、更具市井煙火氣。底部那層焦香酥脆的「底板」,咬下去發出「喀嚓」聲的瞬間,是無數上海人從小到大的味覺記憶。它代表著一種熱鬧實在的生活滋味。無論是連鎖的上海美食餐廳還是街邊攤,出鏡率都超高。
    上海美食小吃

  2. 蟹粉類料理 (蟹粉豆腐、蟹粉撈飯、蟹粉小籠): 秋天的大閘蟹季,整個上海都飄著蟹香。蟹粉,就是將大閘蟹手工拆出的蟹黃蟹肉精華。用蟹粉入菜,是上海人對時令極致鮮味的禮讚。一碗熱騰騰、金燦燦的蟹粉豆腐,或者豪邁地拌入米飯的蟹粉撈飯,那種鮮美濃郁,直擊靈魂。當然,價格也常常直擊錢包…(想到去年在成隆行蟹王府吃的那碗蟹粉拌麵,心還在滴血,但味道是真絕!)這是上海美食餐廳展現功力和誠意的高階選項。

  3. 蔥油拌麵: 這看似簡單到極致的一碗麵,卻最能體現上海人對細節的講究。靈魂在於那一勺精心熬製的蔥油——青蔥段在油裡熬到焦黃酥脆,逼出濃郁蔥香。澆在細韌的陽春麵上,簡單醬油調味,拌勻。麵條裹著油潤鹹鮮的蔥香,樸素卻讓人上癮,是許多老上海一天開始或結束的comfort food。在上海美食小吃攤上花不了多少錢就能獲得極大滿足。我個人偏愛再加個荷包蛋或素雞。
    上海美食餐廳

  4. 鮮肉月餅: 特別是中秋前後,上海老字號糕餅店門口排起長龍只為它!酥皮層次分明,包裹著熱騰騰、飽含湯汁的鮮肉餡。鹹中帶鮮,酥香多汁,徹底顛覆對甜月餅的認知。光明邨、真老大房、西區老大房每年都是戰場。剛出爐時燙口也要咬下去的感覺,真的難忘。這絕對是上海美食推薦伴手禮的實力擔當。

  5. 排骨年糕: 經典的上海美食小吃組合。大排骨經過拍打醃製,裹上薄粉炸得外脆裡嫩,配上軟糯的寧波年糕片,澆上濃郁的甜麵醬(有時還有點辣醬油)。排骨的肉香、年糕的米香、醬汁的鹹甜,組合起來意外地和諧。鮮得來點心店的排骨年糕,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殺。

上海美食小吃人氣王爭霸榜

排名 美食名稱 人氣爆點 最佳體驗地點建議 小卷吐槽/加分項
1 小籠包 皮薄湯多,優雅精緻的「爆漿」藝術 南翔饅頭店 (城隍廟)、佳家湯包、屋有鮮 小心燙口!醋薑絲是精髓。部分觀光店皮厚湯少扣分
2 生煎饅頭 底殼焦脆、肉餡多汁,市井煙火氣十足 小楊生煎 (連鎖)、大壺春 (四川中路)、東泰祥 底板「喀嚓」聲是靈魂!連鎖品控有時不穩
3 鮮肉月餅 鹹香酥皮爆汁肉餡,顛覆月餅認知 光明邨大酒家 (淮海中路)、真老大房 (南京東路) 季節限定!出爐即食,冷掉風味大打折扣
4 蔥油拌麵 極簡中的極致,蔥香四溢的平民美食 弄堂麵館 (如味香齋)、老地方面館 蔥油熬製是關鍵!加個荷包蛋或素雞更滿足
5 排骨年糕 排骨酥脆 + 年糕軟糯 + 醬汁甜鹹的魔性組合 鮮得來排骨年糕 (雲南南路等) 懷舊感滿分!部分店排骨偏薄醬汁過甜

排了快一個小時,拿到手還是滾燙的。顧不得形象站在路邊就咬下去,酥皮層層剝落,熱乎乎的肉汁瞬間溢出來,混著豬肉的鮮甜和酥皮的油香…那一刻覺得排隊再久也值得了!這種現烤現吃的體驗,絕對是真空包裝帶不走的靈魂。這就是為什麼我說要親自來上海美食街體驗才夠味。

記得弄堂口的老麵館,那一碗蔥油拌麵總是飄著誘人的香氣,現在在大眾點評上還能找到這些老店的身影。
要說這碗麵的講究:熬蔥油要小火慢煨,麵條要選鹼水面才夠勁道。蔥油拌麵作為上海人最愛的家常味道,想要找到最地道的做法,不妨參考下老師傅分享的古法蔥油拌麵配方——蔥油拌麵從零開始

小吃宇宙大探索:街頭巷尾的驚喜寶藏

除了那些響噹噹的大明星,上海的美食小吃版圖實在太大了,像個挖不完的寶藏!每次轉進一條新弄堂,都可能遇到驚喜。雲南南路(上海美食街的扛把子之一)、黃河路、吳江路、昌里路夜市…這些地方簡直是小吃愛好者的天堂,從早到晚都飄著誘人的香氣。我的經驗是:哪裡人多(尤其是本地大叔大媽多)往哪裡排,踩雷機率低很多!

  • 鍋貼: 長條形的煎餃,底部煎出標誌性的「冰花」脆殼!內餡通常紮實多汁。四如春食府、沙富生煎大王(鍋貼也出名)是經典選擇。我特別喜歡咬開那層脆底時的感覺。
    上海美食街

  • 小餛飩: 與臺灣餛飩不同,皮薄如紗,肉餡只有一點點,重點在於那碗清澈鮮美的湯底,紫菜、蛋皮絲、蝦皮、蔥花點綴,清爽不膩,是小巧玲瓏的溫柔滋味。弄堂裡的無名攤位有時更驚豔。這也是上海美食小吃中非常治癒的一款。

  • 條頭糕、雙釀團: 經典的上海糕團。條頭糕糯米外皮裹著細膩的豆沙餡;雙釀團外層是白糯米,裡面包著紅豆沙,最中心再包一團黑洋酥(芝麻餡),一口咬到雙重甜蜜。沈大成、王家沙這些老字號糕團店選擇很多。糯唧唧愛好者的必選。

  • 海棠糕、梅花糕: 懷舊的街邊甜點。用特製模具在爐子上烘烤而成,形似海棠花或梅花。外層焦香微脆,內裡是軟糯的麵糊包裹著流心的豆沙餡。剛出爐時熱乎乎、甜蜜蜜,冬天捧在手心特別幸福。走在上海美食街上看到有攤子在做,很難忍住不買一個。
    上海美食推薦

  • 炸豬排配辣醬油: 簡單粗暴的美味!厚實的豬排拍鬆,裹上麵包糠炸得金黃酥脆,蘸上上海特有的「泰康黃牌」辣醬油(其實不辣,是鹹鮮帶微酸的獨特風味)。這組合也是很多老克勒(老派上海紳士)的心頭好。

餐廳巡禮:從弄堂小館到景觀地標

上海的美食版圖,當然不只是街頭小吃。從藏身弄堂幾十年的蒼蠅館子,到坐擁璀璨江景的高階餐廳,選擇多到讓人選擇困難。根據預算和場合,總能找到適合的上海美食餐廳

  • 弄堂老味道 (人均 ¥100 內): 追求純粹本幫風味和市井氛圍,這裡是首選!環境通常擁擠甚至簡陋,但那份鑊氣和人情味無可取代。

    • 蘭心餐廳 (進賢路): 傳說中「老闆娘臉很臭但菜很好吃」的鼻祖級餐廳。紅燒肉、油爆蝦是招牌,飯點永遠排長隊。味道確實紮實。
    • 海金滋 (進賢路/多家分店): 蘭心的「鄰居」兼「對頭」,同樣以地道本幫菜聞名,環境稍好一點點,醬鴨、蔥烤大排不錯。
    • 春餐廳 (進賢路): 也是進賢路「本幫三巨頭」之一,老闆娘的個性同樣是「風景線」。醃篤鮮、草頭圈子是強項。這幾家都擠在進賢路上,形成有趣的上海美食餐廳生態。
    • 茂隆餐廳 (進賢路): 紅燒肉號稱「全上海第一」,極其酥爛入味,需預訂。環境就別指望了。
    • 我家餐廳 (華山路): 名字樸實,味道家常親切,像是去鄰居家吃飯。招牌糖醋排條、毛蟹年糕都挺好。服務態度普遍比進賢路那幾家溫和。
上海美食小吃
  • 經典老字號 (人均 ¥100 – ¥300): 承載歷史和體面的選擇,適合家庭聚餐或招待朋友。

    • 德興館 (廣東路總店): 百年老店,燜蹄麵、餚肉麵是絕活,本幫菜也做得穩妥。點心也不錯。
    • 老正興菜館 (福州路): 同樣是百年老號,以河鮮菜見長,油爆蝦、正興醬方是經典。環境比較傳統。
    • 上海老飯店 (豫園商城): 位於城隍廟核心區,名氣響噹噹,本幫菜品種齊全,適合一站式體驗,旅遊屬性強,價格也偏高。在上海美食街逛累了可以考慮。
    • 老半齋 (福州路): 刀魚汁麵(季節限定)是傳奇,其他淮揚點心、燜肉麵也很有名。
    • 王寶和酒家 (福州路): 「蟹大王,酒祖宗」,秋天吃蟹宴的首選地之一,蟹菜做得極為精細。
上海美食餐廳
  • 景觀與創意 (人均 ¥300+ ): 為特別場合準備,吃環境、吃服務、吃創意融合。

    • 米其林/黑珍珠系: 像福系列(福1015, 福1088等)、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(沉浸式用餐)、Jean Georges (外灘三號)、8½ Otto e Mezzo Bombana (義大利菜但水準極高) 等。這些是上海美食推薦裡的高階選項,體驗一流,價格也「一流」。
    • 外灘系: 黃浦江邊的餐廳,如M on the Bund、Mr & Mrs Bund、Hakkasan、茹絲葵牛排館等,賣點是無敵夜景。約會或慶祝紀念日的好地方。
    • 洋房花園系: 藏身於法租界老洋房內的餐廳,如福1088、慧公館(巨鹿路店)、雍福會等,環境雅緻私密,主打精緻本幫或融合菜。

上海美食餐廳類型攻略速查表

類型 氛圍特點 適合場合 人均預算參考 代表餐廳舉例 (小卷備註)
弄堂老味道 市井煙火、擁擠喧鬧、鑊氣足 朋友隨意聚、體驗地道風情 ¥100 以內 蘭心、海金滋、春餐廳 (進賢路三劍客,臉臭但味正)
經典老字號 傳統體面、歷史感、家庭感 家庭聚餐、長輩宴請 ¥100 – ¥300 德興館 (總店吃麵!)、老正興 (河鮮強)、上海老飯店 (豫園方便)
中端本幫/融合 環境舒適、菜品改良精緻 朋友/家庭聚餐、商務便餐 ¥150 – ¥400 圓苑 (紅燒肉有名)、鷺鷺酒家、老吉士 (穩健不出錯)
景觀地標 江景/夜景無敵、裝潢現代奢華 約會、紀念日、商務宴請 ¥500 – ¥2000+ Mr & Mrs Bund、Hakkasan、米其林星級 (吃環境氛圍)
洋房花園 優雅私密、歷史建築、情調滿分 特別約會、小型慶祝 ¥400 – ¥1500+ 福1088、慧公館巨鹿路店、雍福會 (吃環境格調)

不得不提一次特別的經歷。朋友帶我去了一家預約制、連招牌都沒有的弄堂私房菜,藏在復興中路的老洋房三樓。師傅是退休的國營飯店大廚,每天只做一桌。吃到了驚為天人的醉蟹,還有用陳年花雕慢煨出來的花雕雞,酒香完全融入雞肉,連骨頭都入味了。吃完下樓,外面車水馬龍,剛才那頓飯像一場夢。這種隱藏版的上海美食餐廳體驗,可遇不可求,但絕對是深入上海美食肌理的難忘記憶。當然,這種私房菜價格不菲,而且預約困難,不是每次都能成行。

掃街指南:美食街區火力全開

想高效率地一次嚐遍多種上海美食小吃?鎖定這幾條上海美食街就對了!它們是城市的「美食動脈」。

  • 雲南南路 (地鐵大世界站): 上海人心目中「小吃王國」!從早餐的煎餅油條,到午晚餐的生煎、小籠、排骨年糕、白切羊肉、各式麵館、糕團店…應有盡有,而且多數是經營了幾十年的老店。鮮得來(排骨年糕)、小紹興(白斬雞配雞粥)、大壺春(生煎)、燕雲樓(烤鴨)、五芳齋(粽子)…一路吃過去,選擇困難症絕對發作。這裡是體驗上海美食街精華的絕佳起點。

  • 黃河路 (地鐵人民廣場站): 曾經以「大黃蛇」聞名(超大型椒鹽蛇段),現在雖風光不如前,但仍是本幫菜和小吃的集中地。國際飯店西餅屋的蝴蝶酥永遠排長隊(確實超級酥香!),佳家湯包、杏花樓(廣式月餅出名,但本幫點心也不錯)、雅科(吃大閘蟹)都值得一試。晚上霓虹燈亮起,頗有老派風情。

  • 吳江路 (地鐵南京西路站): 歷經改造,從髒亂小吃街變身成較為現代化的休閒美食街。依然能找到小楊生煎、王家沙點心店(糕團、青團)、西北郎燒烤等傳統味道,也引入了很多新潮飲品店和網紅餐廳(如紅寶石的鮮奶小方)。新舊交融,適合逛吃逛吃。

    上海美食街

  • 昌里路 (地鐵成山路站): 浦東的「黑暗料理」王者!尤其是昌里路歷城路一帶的夜市(晚上5、6點後最熱鬧),各種燒烤(烤生蠔、羊肉串)、臭豆腐、麻辣燙、鐵板炒飯炒麵、鍋貼生煎、奶茶果汁…價格實惠,煙火氣爆表。逛夜市就是要感受這種人擠人、香氣混雜的氣氛。這是體驗浦東在地上海美食小吃活力的好去處。

  • 城隍廟豫園商城 (地鐵豫園站): 無可爭議的旅遊地標,也是上海美食小吃的集中展示區。雖然商業化程度高、遊客多、價格偏貴,但氛圍獨特。南翔饅頭店、寧波湯糰店、綠波廊(點心出名)、松月樓(素菜包)等老字號都在此。適合初次造訪打卡,但要吃最地道、性價比高的,可能還是得鑽到外圍或前面提到的幾條街。這裡確實是上海美食街中最具觀光代表性的。

  • 愚園路/鎮寧路周邊: 展現了上海美食精緻化、小資化的一面。擁有許多風格獨特的咖啡館、麵包店(如BAsdBAN的可頌)、Bistro小酒館(如Bar a Vin)、融合菜餐廳。環境舒適,適合慢悠悠地逛吃、拍照。這裡展現了上海美食的另一種表情。

小卷的真心話時間:旅食錦囊

在上海吃了這麼久,踩過的雷和挖到的寶一樣多。幾個血淚教訓分享給大家:

  • 排隊不一定等於好吃: 特別是旅遊區的超長隊伍,很多是網紅效應或旅行社帶來的。多觀察排隊的是不是本地人(聽口音、看穿著)。像國際飯店蝴蝶酥、光明邨鮮肉月餅這種本地人也甘願排的,通常比較保險。有些上海美食推薦名單上的熱門店,可能名過其實。

  • 活用點評App,但別盡信: 大眾點評是神器,看評分(一般3.8分以上比較穩)、看最新評價(看有無品質下滑)、重點看帶圖的評價和本地人寫的評價。但也要小心刷好評的店。我的習慣是看差評寫什麼,如果差評集中在服務差而不是食物難吃,有時反而說明味道有底氣(比如某些老店…)。想找上海美食餐廳,多翻幾頁真實評論很重要。

  • 擁抱「時令」: 上海人吃東西非常講究時令。春天吃醃篤鮮(春筍)、刀魚;夏天吃糟貨(糟雞爪、糟毛豆)、冷麵冷餛飩;秋天吃大閘蟹、蟹粉菜;冬天吃熱乎乎的砂鍋、羊肉…跟著季節吃,才能吃到最鮮美的滋味。這也是體驗上海美食推薦清單的最佳方式。

  • 價格與預期管理: 從幾塊錢的路邊攤到人均幾千的頂級餐廳,上海都有。同樣是小籠包,街邊店十幾塊一籠,鼎泰豐可能上百。設定好心理預期很重要。弄堂小館人均幾十塊吃飽吃好,但別指望服務和環境。追求體驗和精緻,預算就要拉高。

  • 勇於嘗試,也接受不愛: 鹹豆漿、醉蟹、草頭圈子…這些特色風味值得一試!但口味是很個人的,如果不喜歡也不必勉強。我就一直欣賞不來黃泥螺那股濃烈的味道…這很正常。上海美食小吃種類繁多,總有一款適合你。

在上海找吃的,與其說是在找食物,不如說是在找故事、找人情。那些藏在灶披間(廚房)裡的祕方,那些老闆娘的「壞脾氣」,還有那些甜到心裡的鮮肉月餅,都是這座城市最真實的味道。所以,別光顧著打卡,慢下來,鑽進弄堂裡,跟排隊的爺叔搭個話,說不定就能聽到最地道的上海美食推薦

關於作者

🥘欣怡|舌尖上的藝術家|深耕8年美食創作 】

我是欣怡!一個用鏡頭和文字記錄美味的「美食創作人」,深耕美食領域 8年,從街邊小攤到星級料理,我的使命是帶你發現每一口驚喜!

🍜 我的美食哲學
🔸 「真實體驗」:不修飾的味覺冒險,好吃就推,踩雷直說!
🔸 「深度挖掘」:不只吃美食,更探索背後的 文化故事 & 職人精神
🔸 「視覺饗宴」:高清特寫、療癒畫面,讓你 光看就流口水 😍
🔸 「 旅行美食」:分享旅途中的味蕾奇遇記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